【健康报】通力协作拆除患儿颈部罕见肿瘤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成功为3岁的妍妍切除了脖子上的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这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周围血管、神经十分丰富,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在医院多个专科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努力下,患儿恢复良好,现已顺利出院。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吴女士1年前发现自己不到2岁的小女儿妍妍左侧下颌出现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椭圆形光滑小肿物。吴女士带妍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药物治疗后,肿物并没有消退,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吴女士开始担心,带着妍妍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雷文斌教授门诊就诊。
雷文斌迅速判断出妍妍颈部肿物非同小可,立即为她进行了颈部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表明,很有可能是“神经源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如果不尽快诊治,后续肿瘤持续长大将会压迫气道、血管和神经,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进一步明确妍妍颈部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诊疗团队技师王永权利用妍妍颈部的磁共振血管影像(MRA)进行了三维重建。“肿物位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外动脉内侧,上方毗邻侧颅底,与颈交感干、后颅组神经和面神经等关系也非常密切,患儿年龄非常小,诊断与治疗都极具挑战性。”雷文斌说。
雷文斌组织影像科、口腔科、血管外科、病理科、神经外科和儿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将肿瘤完整切除,并根据病理情况明确后续治疗方案。目前肿瘤范围虽然累及血管、神经,接近颅底,但仍应由耳鼻咽喉科为主导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必要时血管外科、口腔科、神经外科上台协助,术后视病理及手术情况再行进一步治疗。
经过术前充分的评估和准备,雷文斌和副主任医师邓洁团队为妍妍拆除了颈部的“小炸弹”。病理结果表明该肿瘤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型)”,与术前判断结果一致。
“患儿颈部肿物体积很大,周围的动脉、静脉就如同水管,神经就如同电线,手术过程中如果这些水管、电线受损伤,患儿将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雷文斌表示。
为避免术后患儿出现咽喉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术后妍妍带着气管插管被送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在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妍妍3天后转回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术后复查,患儿恢复良好,肿物被完全切除,术腔愈合良好。

文/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章智琦
报道链接: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5601789/5.html
报道时间:2024-08-14